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新农村建设于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硬件建设有新突破。一是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完成通乡水泥路38公里,占计划数的87%,完成通村水泥路286公里,占计划数的102%。22个示范村(片)完成道路硬化57.67公里,占全年任务的96%。新建40公里通村公路、5个客运站正在全面施工。二是水利建设出现新的热潮。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完成集中供水工程6处,分散供水工程1处,解决了1451户、5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整治病险水库22座,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东泉水库的整治工程已正式验收。完成7座中型水库渠道清淤50公里,小型水库渠道清淤35公里,新建防渗沟渠106.2公里,在**乡6个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民营水利日趋活跃,易家渡枧桥采取“村组引导,群众参与”的办法,筹资3万元,新建防渗渠道1500米,增加灌溉面积150亩。**乡**村农民筹资15万元,对茅坪水库配套新建防渗沟渠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亩。三是农村沼气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全县计划新建沼气池2500个,到11月底已建成2215个,占全年任务的88%,其中“三改”配套1772户,配套率80%。22个示范村(片)建沼气池840个。四是“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我县“户户通电”工程涉及18个乡镇(场),234个村,1333个户。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60.5km,新装和改造配变32台,新架低压线路1075km。五是农村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已有18个乡镇实现有线电视大联网,新增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40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200户,新增农村电话用户8300户,新增农村移动电话用户10000户。六是公共设施建设有新成效。今年已新建村部6个,改造村部35个。其中秀坪园艺场改造村部3个,夹山镇桂花村筹资14万元新建了村部。365个村建起了村级卫生室,40个村建起了图书室,124个村配备了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
2、主导产业有新发展。一是柑橘产业持续发展。全县今年新扩桔园面积1.2万亩,总面积达到42.6万亩,60%以上土地种植柑橘的专业村达到232个。柑橘总产量达到30.92万吨,比上年的25.1万吨增产23.2%,实现鲜果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秀坪园艺场今年柑橘产量可达40万担,实现产值2900万元,人均柑桔收入6000元以上。楚江镇龙凤园艺场柑橘种植面积3500亩,预计今年柑橘总产在15万担以上,农民年人均柑橘收入2800多元。二是茶叶产业势头增强。全县去冬今春新扩良种茶园4000多亩,茶园采摘面积达到7.7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6240吨,实现销售产值1.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3%。壶瓶山镇今年茶叶总收入可达1800万元,比去年增加520万元,增长41%,是所有产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三圣乡依托科技培植支柱产业,预计今冬明春全乡扩种面积将达到1000亩,其中地处泰清山的北岔河产茶区种茶面积已达5500亩。**乡谭村确定“做大茶叶产业”的增收措施,建设良种茶特色村,在改造培育现有850亩生态茶园的基础上,今年又新扩无性系良种茶550亩。三是蔬菜产业来势较好。全县今年蔬菜播种面11万亩,鲜菜总产量达2.06亿公斤,年产值1.47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产鲜菜8200万公斤,产值7120万元。楚江镇刘家坪村有大棚蔬菜面积250亩,菜农亩平产值近7000元。17组农户杨其山种植大棚和露天蔬菜3.2亩,产值近3万元。壶瓶山镇古罗坪村属无公害辣椒示范村,全村亩平产量达2500斤,亩平产值近2014元。还有一批专业种烟村、养殖村,发展来势也较好。如**镇**村,烤烟面积达到590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全村人均种烟收入2014元以上。**桅**养牛大户**,圈养育肥肉牛取得成功,今年发展肉牛197头,出栏肉牛150头,获纯利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已经涌现出了几十个养牛大户。
3、生活环境有新改善。全县加快实施了以“三清三改”为重点内容的乡村环境治理工程,农民生活环境改善较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到11月底,全县共清理农村垃圾15000多吨,疏通水渠932公里,硬化沟渠142.8公里,新建垃圾围638个,实现垃圾集中处理的村达到54个,一大批农户配套改厨、改厕,用上了卫生厕所,实行了畜禽圈养。秀坪园艺场开展了“卫生农户”、“花园式新居”、“文明村庄”三个创建活动,全场群众热情参与,纷纷自发接通入户道路,硬化晒坪,围砌花池,改厨改厕。**乡谭村组织成立了村卫生志愿者协会,出台了村级文明卫生规划、庭院卫生
和公共卫生评比细则,协会每季度进行一次不定时检查。易家渡镇川店铺村今年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和沼气池式厕所,已完成改水改厕215个,实现“三改”的农户达到334户,为争创“省级卫生村”创造了条件。皂市镇白沙渡村成立了爱卫协会,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修建了两处垃圾屋,9处垃圾池,聘请2名清洁工清扫垃圾,全村卫生秩序明显好转。
4、乡风文明有新进步。一是通过评选优秀倡导了文明新风。如白云乡评选出5000个“乡风文明户”,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人人争当文明户”的热潮。皂市镇在8600多农户中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媳妇、文明小区的“三评活动”,评选出了文明家庭26个、优秀媳妇27个、文明小区1个,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蒙泉镇白沙泉村开展了“八比八争”活动,全年分两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选光荣户,活动很有成效。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楚江镇组织农民技术夜校采取“四分”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共培训农民6800多人次,使全镇农村有效劳动力参学率达到55%。易家渡镇成立了农民素质教育机构,制定出了一套对农民进行全面教育的方案,经常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罗坪乡寨垭村建立了村民素质培训学校,每月办一期培训班,全年对60岁以下的村民轮训一次。三是运用各种活动弘扬了传统美德。磨市镇组织镇老年协会深入集镇和各村举行文艺演出,演出的节目大都是老年协会会员们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自己编排的,“送文艺下村”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罗坪乡寨垭村成立了村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制定了老年人规划,建立了有关制度,现在老年人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让许多老人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乐”。
5、示范建设有新亮点。秀坪园艺场作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精心打造“一线两面五区”的核心亮点,硬件建设、产业发展、文明创建齐头并进,建设成果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乡谭村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村道硬化5.2公里,大力发展良种茶,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道德法律培训,狠抓“三清三改”,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小组评比,成为我县西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此处隐藏13070个字……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组”和评选“十位孝顺媳妇”等活动,促进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新风尚的形成。三是民风乡俗有所改观。各示范村成立了各类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促进了乡风民俗的转变。
(五)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一是狠抓了村庄规划。市规划部门组织规划设计人员深入示范村现场勘测,完成了松柏镇大渔村、蔬菜村,宜阳镇两江村,宜潭乡塘湾村,罗桥镇瑶族移民新村等15个村的村庄规划方案。二是狠抓了产业建设。示范村共调整种植结构6850亩,新发展种养殖大户227户。三是狠抓了村容村貌整治。广泛开展了“三清五改”工作,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据统计,示范村共拆除闲置房屋2.1万平方米,完成改水860户。四是狠抓了项目实施。各示范村启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71个,其中产业开发项目63个,水电路等项目102个。完成通畅公路78.6公里、通达公路10.7公里。建沼气池497个。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措施
(一)理清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在工作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把xx年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常宁市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二是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注重发挥市、乡、村三级党政组织领导者、组织者、宣传者和示范者的作用,制定了市级领导抓村、市直单位扶点和市直机关派驻优秀干部驻点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动员、部门参与、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组建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减免费用、以奖代补、组织农民外出学习参观、召开决策听证会、开展送戏下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宣传发动群众。三是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按照“先抓示范村,逐步拓宽延伸至周边村,然后全面铺开”的方法步骤,在全市突出抓好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建、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了办公室。全体市级领导坚持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现场指导,帮助乡镇和示范村解决实际问题。各主管部门以新农村建设为已任,科学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制订下发了《常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周例会制度和成员单位每月一小结、一汇报制度。各职能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新农村建设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各乡镇、村组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精心培育典型,全力推进示范建设工作,从而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出力流汗、个个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二是部门包村联建。市委选派了92个市直单位挂村帮扶,由67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23个工作队,深入23个示范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是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广大队员在驻村期间严以律己,扎扎实实为驻点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驻松柏镇蔬菜村工作队刘书庚、阳迪兴、李书洪等同志甘于吃苦,为驻点村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受到群众的好评。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出台了《常宁市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督查调度制度,对乡镇、示范村、挂点单位、23个工作队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5次督查。先后下了了7期督查通报,组织召开了5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nextpage]
(三)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五图一书”规划。一是抓规划,确立建设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责任单位由建设局划为规划局组织实施。为解决规划设计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市规划局年内举办了3期村庄规划培训班,培训规划人员89人次。在村镇规划中,各地坚持突出农村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注重保持村庄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脉络,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对24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要求由市设计院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按照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要求编制完成,做到有“五图一书”。二是抓产业,明确工作思路。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入村后,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召开村两委、党员会、群众会,并广泛征求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因地制宜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工作规划。驻罗桥镇和群村工作队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帮助该村制定出台了《和群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14年,全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大型木材加工厂1个、瓷泥矿1个,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95%以上,所有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全部水泥硬化,农村全面小康程度达到95%以上。
(四)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广大农民(更多请你搜索www.)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建设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书写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办简报、电视上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真正使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宜潭乡塘湾村邀请衡阳市委宣传部文艺下乡小分队来该村开展“心连心”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始终坚持以“三清五改”为切入点,特别是紧抓改路这一兴奋点,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如庙前镇石铺村行路难的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镇党委、政府成立公路硬化村民理事会,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高,在政府没有支付一分钱征地拆迁费用的情况下,纷纷主动拆除位于路两边的破旧猪牛栏、厕所和障碍物,使改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目前,硬化村级公路3.7公里,并带动了“三清五改”等其它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村庄规划建设讨论会、决策听证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农民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四是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更加有效地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官岭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7名村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老村干部、老党员组成。由于理事会成员能办事、会办事、想办事,在理事会带领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修通了一条3.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浇筑排水沟600多米,建起了村民活动室,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今年以来,全市各村在理事会的运作和带动下,共向社会各界筹集新农村建设捐赠资金562万元,义务投劳1.2万个工作日,引导农民群众投入产业建设、“三清五改”资金达8500万元。目前,我市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建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走上了长效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稳步实施。今年我市财政为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排10万元/村启动资金,并明确以后每年每村安排3—5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补。xx年市财政已到位项目配套资金2453.9万元,市直后盾单位帮扶资金378万元,群众筹措资金3186.434万元,社会各界捐赠资金562万元。如蓬塘乡柘冲村朱交明老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