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运算教案【多篇】

时间:2025-07-02 07:12:19
运算教案【多篇】(全文共12823字)

[导读]运算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运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 ……此处隐藏9766个字……图上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级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我们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多出的人数中有几个6就行了。

师:他的想法对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我们必须先求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号。

师:如果不加小括号36-24÷6行不行?

生:这样不行,这样就不符合我们刚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号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才能算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也就是先求差。

师:我们在低年级就知道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板书:3+2×4)这道题应先算什么?要想先算加法怎么办?(红笔加上括号)

3、完善法则。

师:看看我们前边归纳的运算规则,只有这两条够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吗?

生:应该加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前边两条也应该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三、练习(机动)

四、全课总结

师: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都有哪些运算规则?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运算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的算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完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借助线段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大家最喜欢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喜欢参加吗?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了解一下每个年级活动的项目、参加的人数以及分组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两边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级组织堆雪人比赛,一年级有3组参加,每组8人,二年级由2组参加,每组10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生1:我们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生2:一年级每组8人,有3组;二年级每组10人有2组,所以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列式为:8×3+10×2。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我们也是这样列式的。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你们列出的是一个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可这样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解答过,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一下。

(指两名学生板书)

①8×3+10×2②8×3+10×2

=24+10×2=24+20

=24+20=44(人)

=44(人)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在小组里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觉着第一位同学做的对,即符合题的意思,也符合运算顺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后算加,第二位同学两个乘法一起算,不合适。

生2:我们觉着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的,先同时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再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同样既符合题意也符合“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啊。

生3:我们也觉着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它不仅符合题的意思和运算规则,结果正确,写起来还简便,我们觉着第二种方法是对的。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行不行?

生齐:行!

师:我也赞同大家的意见,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3?小练习

(1)板书:15÷3+16÷26×4-18÷9。

师:这两道题表示什么?在小组里说说。

(交流。)

生1:第一题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2:表示2个商加起来是多少。

生3:第二个算式表示4个6的积减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师:大家说的很好,应该怎样算呢?试着做做。

(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略。)

(2)指名口答运算顺序。

9×3+25÷560÷5-3×375+5×8+23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有两边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才可以将两边乘除法同时计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

1?出示信息:三、四年级同学准备举行扔雪球比赛,三年级的有24人参加,四年级有36人参加,如果每6人分一组,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2?反馈学生作业。

36÷6-24÷6

=6-4

=2(组)

师: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吗?要求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必须先求什么?

(生答,略。)

师:仔细看看分析图,这道题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还可以这样算“(36-24)÷6”。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级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我们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多出的人数中有几个6就行了。

师:他的想法对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我们必须先求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号。

师:如果不加小括号36―24÷6行不行?

生:这样不行,这样就不符合我们刚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号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才能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也就是先求差。

师:我们在低年级就知道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板书:3+2×4)这道题应先算什么?要想先算加法怎么办?(红笔加上括号。)

3?完善法则。

师:看看我们前边归纳的运算规则,只有这两条够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吗?

生1:应该加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2:前边两条也应该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师: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都有哪些运算规则?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运算教案【多篇】范文。

《运算教案【多篇】(全文共128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