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

时间:2025-07-23 07:12:34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全文共8289字)

[摘 要] 面临学校教育的现代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主流课堂教 学评价标准越来越暴露出问题和不足。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正面临着研究 主题、评估功能、研究范型三个方面的重要转换。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必须界定课堂 教学科学化研究的论域, 确立体现现代教学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应坚持的基本命题, 并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概括提升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观; 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 100875)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当前深化学校教育改 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一环。如何构建体现 现代教育观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是近年来学 校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质 量评价研究正面临着研究主题、评价功能、研究范 型三个方面的重要转换。着眼于我国学校教育创 新能力的提升,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有较 好适切度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对于 认定和解释课堂教学事实, 发现和反思教学实践 中的经验与问题, 揭示和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机 制与规律, 以及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为当前中 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 均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当前主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 以及面临的两难选择

(一) 对当前主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 准, 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 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 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 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这 一评课要求, 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经 验的一个总结概括, 它是对过去在凯洛夫教育学 课堂教学五环节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标准的实质性 超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运行 机制, 并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基本 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 21 世纪后, 面临学校教育的现代发展以 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评价标准越来越 明显地暴露出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 1)以工 具性追求代替价值性追求的倾向, 具体表现为课 堂教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 对人的非理性发展的 漠视及知识观的狭隘化; ( 2) 求系统、求全面的形 式化倾向, 企图寻求尽善尽美的结论, 而无视偶然 17 ) ) *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十五0国家重点课题/ 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 的深化研究0(课题批准号: AHA050006)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我国学校 教育创新研究0(项目批准号: 05JZD00035)的阶段成果之一。参加本项研究的主要成员有孙鹏、马 雷达、周玉仁、高向斌、胡定荣等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的客观存在性, 无视群体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 3) 追求终极真理, 单纯的因果解释框架, 将教学看做 一个封闭系统, 未能体现动态发展和变革的保守 倾向; ( 4) 只看短暂效果的技术化和实用功利主义 倾向, 评价成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教学 评价失去了自身的发展性价值。教师们强烈呼吁 重新审视这一评价标准, 希望教育理论工作者对 /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0、/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 么0等问题做出理性的回答。围绕评价标准问题, 目前人们讨论和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如何重新认 识学校教学评价的实质; 如何协调评价标准的高 功能期望值与评价标准的现实合理性水平之间的 矛盾, 以及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与评价标准结构 封闭性的矛盾。

(二) 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问题上面临的两难 选择 1. 研究视角和立场的非唯一性 如果将芜杂的对教学评价研究的有关材料加 以归类和梳理, 可以看出呈现的几种不同研究视 角。 ( 1)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生命展示与发展过 程。基于以往教学评价中对人的发展的忽视, 基 于对当前教学评价中生命缺失的深层反思, 提出 从关注生命、关注教育主体的生存质量角度, 强调 教学评价的发展性、自主性、开放性。 ( 2)将教学认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 交往活动、积极主动创造的认识活动来研究, 基于 对现代教学认识特质的重新思考, 强调教学是一 个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 课堂教学是教学认识 活动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这是关 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论视角。 ( 3)将课堂教学视为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 文化, 认为教学活动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的生成与 建构意识、能力及文化主体身份的使命, 是通过协 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建构的。 因此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性视角。 正是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立场, 在教 学评价的价值功能结构要素、内容及重点、方式方 法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方面也就形成了不同 的观点和不同的操作规范。 2. 理论观念上的争论与困惑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呈现出了多种教育 观念的冲突、矛盾、互补和融合的复杂格局, 课堂 教学改革也在理论、观念和行为层面存在着诸多 争论。 ( 1)关于教学的基础性问题。什么是教学基 础性? 教学基础性是应该加强, 还是应该批判扬 弃?近年来对/ 基础0、/ 基础知识0、/ 逻辑思维能 力0以及/ 加强基础0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近年来, 在批判将基础知识窄化为在各门学 科中需要背诵与考核的知识点这种传统观点的同 时, 又出现了另一种偏执的看法, 认为教育改革的 中心环节是改变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 系, 批判学科知识的预定性、封闭性, 提出要从文 本学习转向体验学习。更有论者对培根的/ 知识 就是力量0提出质疑。这个问题争论的实质在于 现代教育应倡导什么样的知识观问题。 ( 2)关于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问题。争论 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的定位问题。 真实性的学习过程, 是否只在与现实生活联系中 才存在? 学习文本教材, 是否就是以学生在头脑 中/ 复制0教材为目标, 只有面向生活实际才是教 学的起点? 我们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还 是在搞粗陋的实践主义? ( 3)关于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定位问 题。通过言语传授获得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和借助 于观察、实验、实践活动对具体经验的归纳进行的 探究性学习, 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目前强调创新性学习, 主要是针对现实教学中存 在的过分强调知识传承中的记忆式接受问题, 有 它的现实针对性。目前的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 上: 一是对接受性学习实质的看法, 接受性学习是 传统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它是应被批判摒弃, 还 是应作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二是对探究 性学习所处地位的看法, 有人认为, 探究性学习/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0。那么, 探究性学习是/ 唯一0的学习方式, 还是学习方式/ 之一0。 争论还涉及: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文化性问题, 群体发展与个性差异发展, 教学中的指导与非 ……此处隐藏4326个字…… 佐藤学. 课程与教师[ 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61. [ 8] [ 9] [ 12] 佐藤学. 学校的挑战) ) ) 学习共同体的创造 [ M] . 东京: 小学馆, 2006. 281、282、276. [ 10] [ 11] 保罗# 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M] . 上海: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1、38. [ 13] [ 14] 小野由美子. 学校经营研究中临床研究的建构 [ M] . 京都: 北大路书房, 2004. 7 ) 9、19 ) 20. [ 15] 弗# 弗# 克拉耶夫斯基. 教育学原理[ M] . 北京: 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7. 85. [ 16] 波依尔. 基础学校[ M] . 东京: 玉川大学出版部, 1997. 131. The Transi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Its Task Zhong Qiquan Abstr act: Our teaching resear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to the tr ansition of paradigm. Even though our teaching re2 search has accumulated some achievements with certain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in differ ent hist orical periods. H owever, to blindly seek / finalizat ion0 is the convention of our t eaching r esear ch. At the end of the 1990s, t he two concepts of / community of lear ning0 and / reflective practitioner0 emer ged. They pioneered the new platform for the teaching research as the vectors to impact / finalization0 resea rch. T he t eaching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a kind of cr eat ion of new / teacher cultur e0 in the final analysis. Curr ently, the teaching research with / school2based re2 search0 as its center has brought infinit e vitality for teaching research of school teachers and also provided much enlight en2 ment and endless mental power for r ea lizing the tr ansition of t eaching r esear ch. But it still has some distance from the ide2 al state. To really realize the tr ansit ion of teaching r esear ch still needs t o get rid of all kinds of interfer ence. Key words: teaching research, tr ansit ion of paradigm, / finalization0 r esear ch, / context0 r esear ch Author: Zhong Qiquan, Director, pr ofessor and tutor of doctor al candidat es at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62) [责任编辑: 刘 洁] (上接第 22 页) On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utlook P ei Dina Abstr act: In face of the moder n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requir ement of national new curriculum re2 form,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mainstr eam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 d are gradually coming out. Our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 luation r esear ch is facing three aspects of important tr ansitions in research theme, evaluating function and r esear ch par adigm. T o reconstruct classr 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 d, we must define t he theor y field of scient ific research of classr oom t eaching, and establish the basic proposition t o materialize the classr 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 d of moder n teaching out look,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gener al upgr ading of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 he impr ovement of teaching behavior. Key words: classr 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ut look, evaluat ion standard Author: Pei Dina, professor and tutor of doctor al candidates at the College of Educat 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责任编辑: 刘 洁]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全文共828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