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多篇】

时间:2025-07-16 07:10:58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多篇】(全文共10600字)

【导读】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在家休息。若加重应尽早医院就诊。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二、春季常见传染疾病预防

一、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方法。

3、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二、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餐具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

2、适时停课。如果园所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11月-次年3月)呈现高发,又称冬季呕吐病。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三、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1、学校班级组织开展春季传染病专项教育活动和健康卫生教育。

2、加强每天的晨、午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坚持教室开窗换气,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

4、做好环境卫生打扫和保洁,营造干净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5、教育孩子合理膳食,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6、教育孩子勤洗手,强调注意手部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根据天气情况上好室内、外体育课,坚持户外锻炼。

8、定期对教室和师生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9、加强午餐管理,合理膳食,保障师生用餐的卫生、安全。

10、积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家长尽早治疗。

四、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好预防工作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3、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4、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5、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

五、学生请假和复课相关要求

请假流程:需家长通过微信或电话形式亲自与班主任请假。对于因病缺勤同学,家长需按照学校学生因病缺勤请假流程进行填写提交,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和症状进行如实填报,不瞒报,不漏报。

复课流程:主要针对因病缺勤请假学生。

1、学生无不适症状,医生诊断疾病或者疾病症状相对应隔离期满。

常见传染病或者症状相对应隔离期限:

(1)普通感冒发烧:需症状消失后48小时。

(2)流感或流感样病例:体温恢复正常、无明显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2天后或病后7天。

(3)呕吐腹泻:症状消失后72小时或凭医院出具相关证明复课。

(4)水痘:直至所有水泡干燥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14天

(5)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至症状消失后7天。

(6)流行性腮腺炎:至腮腺完全消肿,约21天。

2、出具就诊病历本和传染病需出具复课证明。

3、健康专干复查(复查学生信息,隔离期,症状,就诊病历本,复课证明等),复查合格,方可回教室复课。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不要恐慌,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绿色安全的屏障!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篇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有害病菌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童的抵抗力弱,容易成为传染病攻击的对象,因此,家长多了解一些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 ……此处隐藏6141个字……很多疾病的多发(特别是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它们主要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一些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学生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建议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打疫苗。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

3、勤清洁。经常打扫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通风。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家里每天要开窗通风。

5、勤观察。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6、吃熟食。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7、清积水。及时清理门前屋后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家长们,孩子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撑起安全健康的一片天。希望各位家长能配合学校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祝愿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__县__中学

20__年__月__日

今天

小编为大家梳理了7种

春季常见病症

提醒学生、家长

做好预防、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在警惕之时

也切勿恐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麻疹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临床表现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

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临床表现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

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

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手足口病

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临床表现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过敏

导致过敏的因素较复杂,比如环境因素、遗传和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不足等。

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为咳嗽、气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瘙痒红疹等。根据个人体质状态不同,以及气候条件差异等,也可能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多种病理状态。

常见过敏源有粉尘、雾霾、潮湿、柳絮、花粉、动物毛皮等。

过敏人群应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外出做好防护、遮光,可戴帽子、戴口罩、面纱等。

此外

建议学生和学生家长

要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多篇】范文。

《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多篇】(全文共10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