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硕士毕业论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硕士毕业论文 篇一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摘 要】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哲学流派。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哲学发展下坚持体验哲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和乔治米勒的理论研究认知语境论和语义论两个方面对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认知;语境论;语义论
一、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从哲学方面看,认知语言学来源于非客观主义的哲学观,它强调体验在认识世界中的积极作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术语和概念都可以从欧美20实际语言哲学中找到源头。例如,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就来源于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的观点。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由于前期和后期的重大不同而分为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影响。《逻辑哲学论》是他早期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而后期的哲学思想则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从维氏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上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关注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则是关注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当中。从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点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对现代语言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语言学的人来说,了解语言哲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也许踏着他们曾经的思想印迹,能让你在这些先哲的哲学思想里对语言的问题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和思索。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哲学观以“语言图像”理论为代表,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坚持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哲学问题;后期的哲学语言关以“语言游戏”理论为代表,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也对认知语言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人的语言能力依附于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对语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语言哲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1、语境论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19世纪到20世纪的下半叶当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语言的研究也出现了转向,语言学者们已将语言研究的视角从语言的内部转移到了语言的外部,从理想语言的研究转向了日常语言的研究,从纯语言意义的研究转向了语言意义理解的研究。无论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的理论,还是海尔姆斯的交际民族志学;无论是跨文化交际学,还是交际语言学,学者们都可以搜集到的日常语言为研究语料,并着重研究语言外部各个因素对语义理解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影响。关注日常生活,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大特点。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期维特根斯坦曾试图借助于自然科学语言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语言。但是到了后期,他的这种观点发生了转变。他深刻地意识到,对活生生的语言的把握,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才能理解其丰富的含义。
从40年代起,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思想和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观点在美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生活的语言哲学观点,对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斯汀和塞尔等。尤其是塞尔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是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奥斯汀的语言三分法,丰富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内容。而在这其中,他主要受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影响。总之,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分为两大部分,而后期语言哲学观点的转变,对现代语言哲学,特别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注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语言与行为的关系,是它们共同的特点。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学领域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哲学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流派的产生,甚至在许多新兴语言学流派的理论中都能发现他的思想印记。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分析,有助于语言学专业的研究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语言哲学理论,更能启发我们去深思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因为上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同时也催化了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而对语言哲学的思考必能促进和加深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逻辑原子论的奠基人,20实际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影响深远,并且和认知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期和后期,这两种思想都与语境有关,语境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一时期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图式说。在他这一时期的理论中,图式作为重点被创造出来的关键在于,图式在与它所对应的对象是具有共同点的,这种共同点和一致性就是一致语境。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思想是着重实际看中使用的过程,这样对认知学科中主观意识的解释起重要作用。他主要从物理实在方面来解释,加强对人自身的研究,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从逻辑进行的,还从心理角度进行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境观对认知哲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其从对知识逻辑语言的单纯研究中解放出来,进行系统规范的研究,将知识同环境、心灵、现实存在相结合而进行研究。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论对情绪认知影响巨大,使我们知道认知主体要同外界发生交互关系时,必然在一定的情境下亲自涉身感受,这样就强调了环境对知觉的重要性。在认知研究过程中,情境认知和涉身认知是两个主要方面,从表面上看,情境认知是一种以环境为基础的认知,涉身认知是针对人自身的认知,这两种需要相互融合,在环境和事实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唯我的世界,而是一个与他人互动的世界。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的思想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从他后期哲学观点的巨大转变中可以看出,只有将自己融入现实真实的世界中,从能够向真理和确定的知识迈进,否则只会多走弯路,不会有所进步的。 2、语义论
二十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语言意义的问题成了哲学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意义理论已经替代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乔治米勒就是从心里语言学和认知语科学的角度发展了意义理论。米勒就是从心里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发展了一样理论。米勒将语言问题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强调语言意义的作用。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所以语义必须按照心理现象来描写。米勒尤其重视对词的意义研究,认为理解词义为理解更大单元的语义现象奠定了基础,是理解语义现象最重要的一部分。米勒在意义问题上持心理内在学说,坚持语言意义的心理内在立场,认为意义是心理建构的结构,而且意义的组织方式也呈现 ……此处隐藏8667个字……p>一、语言学形成与发展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不是学语言。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二、语言学的意义
要想探寻语言学的意义,需要先对它做一个界定,我们所说的是广义上的语言学还是狭义的?广义的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词汇学,句法学,语言学史,语义学等核心构件),和应用语言学(这个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外语教学,特殊行业语言比如法律用语,语用学)还有一些基本上已经跨学科的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语言学等)。狭义语言学基本上就指语言学核心构件了。
讨论语言学的意义,一是为了探寻人类本质,是探寻人、宇宙,以及人和宇宙的关系之本质。所以早期的时候,有些语言学家也可以说是半个哲学家,有时候他们甚至是学数学然后半路转行的,还有的后来变成了政治上很激进的人;二是为了促进人类之间更好的交流,比如如何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个人学习同一门语言的过程是一样的吗?学习不同的语言,其过程是一样的吗?)。
如果说要追寻语言学的现实意义,学它到底有没有用?那就要看近年来非常火爆的语料库语言学了。语料库语言学所体现的观点是,我们应当去探寻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而不是语言应该怎么用。换句话说,语法书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用语言的,语料库是告诉我们使用这门语言的绝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在真实语境中是怎么用的,它具有统计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这样的观点导致了词典编纂的大变革,教科书编写的改向,甚至是教学法的新技术。我们就会看到许多词典等基础学习工具的出版发行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更有甚者编者是专门搞语料库的学界前辈。
另外要提到的就是机器翻译了,有没有想过Google翻译是如何运作的呢?语言学家最初对语言的分析,将语言变成可操作有规律的单位,这点肯定是一个契机。但是现在的机器翻译,多半是靠统计来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和可读性,其原理和语料库语言学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说,语言学发现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英语教学从前是侧重教语法句型,而后来不断变革在情景对话中去教同学们英语吗?为什么改变了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让老师在讲台上干讲,而要求同学们进行互动吗?这些就是将语言学运用到教学中的功劳。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是怎么进行机器翻译的吗?这还要得益于乔姆斯基研究的句法结构,这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实例。为什么一些文学作品读了之后会有“恐怖”,“高兴”等感受?这也是由于作者的选词和你本身对这些词知识储备的因素。这是语言学运用到文学中的实例。
这仅是语言学运用的一小部分。还有与人类学的结合,与社会学结合,与符号学结合,与翻译结合,与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与心理学结合进行心理分析等等。只要有语言的地方几乎都有语言学的影子,语言学家的研究就在于能发现这些你没有意识到的却平常在运用的内在规律,对人类进步做指导。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更清楚地了解语言,从未知走向已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
三、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
语言学的终极意义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索绪尔的年代,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学的研究如同解码,是在探寻符号后的规律。在萨丕尔的年代,语言是社会化的交流工具,研究语言实际上是人类学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在语言上的反映。在斯金纳的年代,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人类是会说话的小白鼠,我们试图用反射来解决一切问题。而到了乔姆斯基的年代,语言则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脑机能的一部分,对语言的研究,归根到底还要回归到对人脑的研究。而在乔姆斯基之后的年代里――我们不知道,也许语言会是人脑机能和外界刺激的综合体,也许会是别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如果之后对于语言有着更进一步的研究,也许我们将脱离有关人脑的讨论,进入别的领域,语言学的终极意义也会随之改变。
这个问题,在所有的语言学教程里,如同一个幽灵一般飘浮着,挥之不去,却没有实体。在20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教程里,这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八十年代末期有了心理学的支持,新千年之后则有了脑科学的支持,但是,离这个问题被真正解开,还远远不够。
作为修行者,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清楚,一门学科的终极价值的实现很有可能是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无法见到的,而见不到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是不为也,乃是不能也。虽然我们有了FoL假说,有了FOX-P2,但距离真正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还差得太远。我们对大脑的认识还是九牛一毛,对语言的认识也远远称不上充分,我们甚至到目前都还没有寻找到七千多种语言之间的必要共性,所以探寻一个适用于每个健全智人的语言机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想这些问题。
到此,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在当前阶段的“语言学的终极意义”。
语言学当前的目标,实际上还停留在最初的两个层面,因为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越抽象的分支(句法、语义)坑得越厉害。不管是理论语言学,还是应用语言学,都逃离不了描述现象和解释现象这两个天坑,而在此之上的“解释的解释”――也就是当前语言学的“终极价值”――还遥遥无期。好在前两者至少我们还可以做,虽然完成度不高,但至少有了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合适的方法论,只需要不停填补空白就可以了;而世界上那么多语言学家,大概有99%都还是在默默地开发着更合适的理论以及拿现有的理论填补空白(包括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应用语言学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甚至和语言教学之间也差得很远)。
而我们也只是知道,这是我们能做的。在不论哪一门学科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再多也不为过,就像对语言学的探究,我们就总在追寻一些答案,以求以最完美的姿态了解语言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语言的全部,因为不了解语言的全部,就谈不上“了解语言”,谈不上研究语言学,更谈不上“发掘人类大脑的真相”。
四、结语
就算在探索语言学意义的道路上遇到再多挫折与挑战,我们还是会勇往直前,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行。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硕士毕业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