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6篇《幼儿园幼小衔接优秀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幼儿园幼小衔接优秀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活动目标:
1.学做勇敢有担当的人,不怕困难,知错就改。
2.知道做错事后能主动承认,不把错误托给别人。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勇敢”吗?你们在哪里见过勇敢的人?
师:勇敢的人会有什么行为?
小结:勇敢是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敢作敢为毫不畏惧。
2.讨论:如何做一名勇敢有担当的人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2页。
(2)教师逐图提问幼儿图意。
(3)师:请你们说说图中哪些小朋友是勇敢的,哪些小朋友是有担当
的。
(4)谈论:如何做一名勇敢有担当的人。
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心,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勇敢面对。在困难面前不要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而是主动承担责任。
3.游戏
(1)勇敢面对挫折的小游戏
游戏玩法:
①用肢体语言代表小鸡成长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蛋——刚出壳的小鸡——单腿鸡——鸡”四个阶段(蹲着是鸡蛋、半蹲并双手达成塔尖状的是小鸡,单腿直立的是半成年鸡或叫单腿鸡,双腿直立的是成年鸡。为了使大家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可以请出四名小朋友示范)。
②所有小朋友抱膝蹲下围成一圈,做“蛋”状,用剪子包袱锤两两对决,胜利的成长一级,失败的.后退一级(如小鸡赢了就长成了半成年鸡,输了就退回到鸡蛋;鸡蛋输了还是鸡蛋)。长成成年鸡后退到边上观看别人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根据其他人肢体语言表现的成长状态,寻找和自己同一阶段的进行剪子包袱锤两两对决,胜利的成长,失败的后退。
③等场上变成“鸡”的同学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喊停,请一直在蛋的状态和变成单腿鸡以后又打回蛋的,以及最终变成鸡的三类小朋友代表谈谈体会。
(2)勇于担当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幼儿听教师口令做动作,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勇敢精神,以及做做事不推诿,敢于承担的品质。
篇2: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相互合作和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3.喜欢探究活动,萌发好奇、好问、思考的情感及态度。
活动准备
杯子、滴管、硬币、水、回形针、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幼儿猜谜语: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水)
2.实验活动。
(1)师:小朋友,我要用回形针和水做一个游戏,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2)教师出示回形针,直接将回形针放在水面,回形针沉下去;
(3)将回形针托在纸上,放在水面,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上。
(4)师:会什么直接将回形针放在水面,回形针会沉下去,而将回形针托在纸上,放在水面,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
(5)幼儿自由谈论。
小结: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硬币放入水杯实验,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1)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2)实验工具有:十的'硬币,一个杯子。
实验开始:老师把一枚硬币往手里一捏,轻轻地投进水里,硬币一个“360空翻”然后落地,水没有溢出来。于是老师接着投下第二枚、第三枚……等到最后一枚的时候。
(3)师:“为什么水还没有溢出来?”
(4)幼儿猜想。
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往盛满水的杯子加入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像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
3.探索硬币盛水。
(1)出示硬币,让幼儿猜测,这个硬币能盛水吗?为什么?
(2)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硬币盛水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
(3)师: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小结: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篇3: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世界之最。
2.进一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3.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绘制一张大地图。
2.图片(长城、天安门广场、珠穆朗玛峰)、图书。
3.浆糊、剪刀、铅画纸、卡纸、彩笔、音乐磁带、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引入主题,在地图上标明具体位置。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知识,人们一般把在世界上数第一的,称为世界之最。最,就是第一的意思。比如世界上最高的、最长的、最大的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在世界上是数第一的呢?
(2)故宫在哪个城市呢?噢,在首都北京,我们把标记放在北京这个地方。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3)长城在什么地方呢?长城的一头在海边,那个地方叫山海关,从山海关起,一直向西走,一直到这个地方,叫嘉峪关。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4)珠穆朗玛峰在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这座山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张图片。故宫是世界什么之最?(先让幼儿观察、讲、再问)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你们知道故宫里有哪些建筑物吗?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3)再看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万里长 ……此处隐藏7391个字……
师:请整理完的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休息。
现场采访:请问你刚才整理了什么物品,怎么整理的?
我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能不能闯过第一关。
这里现在整洁有序,说明我们小朋友很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我现在宣布:我们第一关闯关成功。
2.游戏《超级大转盘——谁对谁不对》。
师:我们现在向第二关进发。
放音乐,来到第二关。
师:我们第二关是《超级大转盘》,闯关规则: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到数字几,就打开旁边相应的数字几的图画,并按照图画上回答问题的方式,说一说“谁对谁不对”。
教师示范第一次,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序排队,物品归位,轻拿轻放,节约用水,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应该互相谦让。
师:现在我宣布,我们第二关闯关成功。
3.我是文明小公民。
师:我们现在向第三关进发。
放音乐,来到第三关。
师:我们第三关是《我是文明小公民》,里面有三个活动项目,即图书吧、垂钓区、迷宫。
闯关规则:请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参与三个活动项目,分组讨论各自活动项目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并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讨论结束,请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幼儿分组游戏,遵守基本的行为规则。
迷宫:各种棋类。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互相谦让,不大声喧哗,友好竞赛,乐于合作,物品归位。
图书吧:自制图书。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保持安静,不损坏书籍,友好交换,物品归位。
垂钓区:鱼钩 小鱼。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物品归位,互相谦让,合作分享。
师:第三关闯关时间还有2分钟,请小朋友做最后的整理工作。请整理好的小朋友坐回座位,我要检查闯关结果。
教师简单评价。
宣布:第三关闯关成功。
4.结束冲关,发奖牌。
师:小朋友在刚才的闯关游戏中都做得不错,都能遵守游戏规则,我现在宣布我们的智勇大冲关全部闯关成功。每人获得一枚奖牌。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吧。
活动反思
1.课程设计打破了学科界限。我们组织的活动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设计自然,整个活动,从情景的不断深入到材料的逐步投放,过程的开展都是环环相扣、自然过渡,渗透了操作、合作、挑战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闯关情景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心境也紧紧地投入其中,其能力和规则意识在活动中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2.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一环扣一环逐步深入,孩子们在操作、尝试、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整理了活动用具,理解并遵守了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整个活动过程,一步步提高要求,让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在一步步的挑战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4.活动内容选择生活化。本次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来选择的,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扩展了生活经验,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主题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15: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案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篇16: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案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造纸的工序,尝试造纸,体验制作再生纸带来的快乐。
2.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桶、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纸是谁发明的?它属于我国几大发明之一?
(2)纸由哪些材料做成?
小结: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是用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材料制作而成。
2.了解古代造纸的制作工序。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3页,了解纸的制作工序。
(2)请幼儿说说纸的制作工序。
(1)教师介绍纸的制作工序。
3.我们来造纸。
(1)材料准备:
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2)制作方法
①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②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③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2)幼儿尝试造纸。
(3)晾晒纸。
活动延伸
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让孩子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