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汽车工程论文范例(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汽车工程论文 篇一【关键词】汽车设计能力;研究性教学;汽车设计;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能力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然不具备所需的汽车设计能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全局性的视角,探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一、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2]。1.基本设计能力不扎实。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基本设计能力,例如,进行汽车设计时,出现汽车机构分析错误、绘制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课程期间,没有意识到该课程与汽车设计能力的联系,没打好扎实基础,致使后续学习《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课时,费时费力。2.汽车设计产品实用性差。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但是,要么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制造工艺性差,要么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方便使用,汽车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其原因是学生主要学习课本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清楚所设计产品能否符合制造工艺性、人机工程学、工程伦理等多方面需求,脱离市场需求。3.汽车创新设计能力薄弱。很多学生进行汽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以模仿前人已有设计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其原因是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创新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创新设计的习惯。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地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3]。
二、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
汽车设计能力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学阶段时间上不断线努力,通过各课程协同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协同努力实现。通过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汽车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毕业设计等各阶段贯穿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
(一)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给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由专业教师们给学生讲解大学的知识体系以及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热爱,清楚汽车设计的重要性,树立目标,明确大学阶段重点学习哪些课程,在各个阶段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计划。
(二)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通过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学生将汽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汽车实际应用有机融合。例如,汽车实习教学包括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制造工艺性实习等。在进行汽车拆装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基本构造、拆装顺序,教师结合一些重要构造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例如,观察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特殊性,分析其设计目的。进行汽车驾驶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的使用方法,教师布置一些研究性的题目,例如,如何设计转向系统实现汽车转向性能好;为什么要避免猛踩制动踏板;急速转向时,车身姿态有什么变化。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实验、实习教学,学生更明确汽车设计与汽车使用、汽车制造、汽车性能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等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由于汽车组成复杂,课程内容多,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汽车设计》针对重要的汽车子系统按照设计目标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总体设计,如何进行关键部件的选型与主要参数设计,如何进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给学生赏析知名工程师的设计实例,邀请企业知名设计专家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
(四)进行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通过研究性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系统地训练学生进行一定的汽车结构设计,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并能进行学术交流、完成学术报告。每届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时俱进,例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是研究重点,选题适当选取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指导教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增强学生的汽车工程意识。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使学生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在毕业设计全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查阅资料、确定研究重点、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设计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规范制图、完成格式规范、简明扼要的学位论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学生能凝练创新点,体现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结语
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共同作用。学校建立良好的研究性教学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汽车企业为学生提升设计能力提供学术交流、实践的场地、机会,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会促进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证明,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毕业设计,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汽车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庭琼,范健文,杨磊,刘梦.《汽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才智,2018,20:153
[2]文少波,臧利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8,7:49~51
汽车工程论文 篇二1.学生与教材分析
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汽车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三年,掌握了基本的汽车理论以及常见车辆故障诊断技术。授课教材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教材全面 ……此处隐藏11223个字……中,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完成。(4)反映专业前沿。本科毕业生除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毕业前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或称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前沿性。结合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选题需要对应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要求,按照以上选题原则,根据毕业设计的不同类型,制定毕业设计的选题评定标准和量化任务标准,利于校企导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遴选。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负责。一方面加强校内指导教师的培育和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强化企业指导老师的遴选机制,增强企业导师的责任感,提高指导学生的质量。校内指导老师硕博率100%,优势是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指导经验。为提高校内指导老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规定老师必须有企业经历,熟悉工程实践情况,承担或承担过应用型研究课题,鼓励老师到生产一线企业产学研践习,推行团队导师制,提高青年老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对于企业导师的遴选,要强化指导老师的遴选要求。制定《企业指导老师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企业指导老师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对企业指导教师的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聘任合同,并颁发证书。学院负责对企业指导老师的上岗培训,明确企业指导老师职责,建立考核制度,发放一定的导师津贴,以示激励。
三、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施和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及校企合作运作,要制定校企联合管理组织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企业和学院均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团队,在企业期间以企业管理为主,落实到专人管理。2.建立毕业设计质量定期反馈机制。学校随访制度:校内导师在毕业设计期间至少1次前往企业进行随访;校内指导教师联系卡制度:要求根据毕业设计的不同环节规定和校内指导教师的见面次数;企业导师培训制度:学校组织对企业导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介绍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设计专家督导制度:成立包括专家在内的专家督导组,针对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以查促改,保证培养质量。3.建立综合保障制度。设置专项基金,保障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同时学校还统一为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购买相应的保险。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工程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的要求。通过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毕业设计的选题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规范企业指导老师的遴选,建立并完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7-23.
[2]赵立新,杨玉海。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模式探索与实施研究———兼论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如何应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需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136-137.
[3]左恒忠。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9):61-64.
[4]吴娇蓉。面向工程教育基地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贯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40-43.
[5]朱荣福,赵雨杨,刘龙超,等。产学研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4):278-280.
汽车工程论文 篇七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汽车工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国汽车工业正以飞快的速度,朝气蓬勃的向前发展,它以其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就业面广的特点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着突出贡献。但我国汽车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研发水平不高始终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核心竟争力提高的关键。国内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所垄断,国内较好的合资企业,也仅能够对引进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而不具备独立开发新产品的基础研发能力。长此以往,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缺少市场研发能力,仅仅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基地。这将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相违背。汽车企业研发水平不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问题导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才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影响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开发能力快速提高一个严重制约因素。为此,经过大量实际调研及与汽车相关企业人员、资深专家学者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从校企业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望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来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讨一种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等院校的汽车相关专业,虽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但是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方法上,却具有一些相同的缺失。
(一)专业设置口径窄。
长时间以来由于教学方式、体制及学生重视授课看轻自主学习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专业口径范围小。使得学生的创新、创造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目前汽车工程相关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
现行的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能力、创造性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培养,还要把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规划。“工程”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主修领域,为了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要求的现代化人才。除了提供汽车工程为主的工程教育计划,还应提供经济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教育安排。
(三)教育学术化。
由于受到实践条件的限制,往往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学术以及理论性的内容,而减少了实训、实践的内容。
(四)重理论轻实践。
在没有实践场所训练的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图片或PPT来展示实践内容,学生的工程实践、实训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要改善我国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院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校企应进一步加深合作与交流
现在的企业用人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看一个人的文凭,更看重人才的团队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进一步懂得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教他们怎样做好工作,怎样从一个校园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因此,当我们在积极探求办学体制多元化、教学理念多样化、内容机制灵活化的时候,可以把眼光瞄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企业机制是我们借鉴的对象,企业人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企业技术是我们开发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力量,通过自身的深化改革,发挥各方优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四、结语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汽车工程论文范例(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