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涌小:陈月伦
这次外出学习,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但还是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应该有目标意识,这里再回答一下,什么是目标意识
所谓目标意识:就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要明确语文教什么,再通过怎样教来解决教什么;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就是要知道语文学什么。再通过手段让学生明白怎么学。
对于语文老师的目标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备课时想着它,上课时想着它,练习或者检测时想着它。
对于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样的现状,原因应该是很多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目标意识不强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点、语文教学的目标
1、大目标:识,写,读,背,说,作,习。也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基础作业、作文等几个方面。
简而言之:也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理解和运用上、我个人认为运用更为重要。运用从狭义的角度讲,就是多做作业,多做练习。用高万祥老师的一句话说,倡导写日记的老师肯定是一位好教师。
要而言之:听读和说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个人觉得听说少了,读写多了,读写多了学生就开始厌倦了,我从上学期就开始利用每周一节的午自习倡导讲故事,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准备,通过课外阅读,复述课文的方式,在孩子的语言表达上收获良多,而且也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不仅如此,我还通过每周一节写字课,四人一组,比比谁最好,收集最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期盼这节写字课。说的有点多,重在交流哈~
2、小目标: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也是每篇课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三、过关意识
“过关”是形象的说法,“过关”换而言之就是落实到位。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不满足于这道题或这个知识点“讲过了”、“练过了”,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掌握了。这才是过关。 过关,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下任年级的老师负责,对家长负责。
在阅读教学中要过“五关”。
1.过字、词关
认3500个字,会写其中2500个字,是基础
的基础。这一关不过,势必影响今后的读和
写,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每课过关,每单元过关,每册过关。在运用中巩固。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多运用。
过书写规范关:描、仿、临,持之以恒。我也建议各位老师每周的两节午自习课拿一节来练习写字,最好老师也参与其中。当是一种与学生的娱乐吧~
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智慧文字。作为中华儿女,势必应该学好它,老师就要教好它。
2.过 朗读关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b朗读是内化语言的桥梁;
c朗读是理解的需要; d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所以我之前提到的,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读过去的,而我的却是理解、引导过去的。
2)朗读要过正确关、流利关、停顿关、
语气自然关,初步读出感情关。
3)策略
a摒弃繁琐分析,以读代讲,以讲助读,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当然有点不现实,毕竟有教学任务,但我们尽量吧。
b“跟我读”。老师的示范也很重要。
c把朗读纳入考试,考试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利用赛读来完成,我在昨天就公布了,在国庆回来后就拿一节自习课来举办朗读比赛。并设立奖项,学生积极性极高。
3.过背诵关。背诵不仅仅是为了考试的按原文填空,更是对学生记忆朗读的一种训练。所以
严格要求,严格把关。
4.过课外阅读关
80首古诗词、150万字课外阅读量要过关。难、难、非常难。因为难,我们就不要放弃,我在这方面付出不少,收获甚微,在二年级就开始有故事书、童话书的同学拿出来与同学分享,学生到了中午来,拿着书的多,看的少。在三年级的讲故事方式来引导。学生慢慢的就演变成了表演,开始变味。
这里于永正老师有几点建议:
(1)师生共读
(2)举办读书会
(3)“强迫”加引导
(4)抱着学写作文的目的读课外书——要意文兼得
不妨各位老师试试。
5.过阅读方法关
(1)读书做记号、加批注
(2)边读边想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文教学,要过“四关”
1、一、二年级过写话关
策略:读写结合、听写结合、天天练习。
2、三、四年级过“部件”关
(1)六个“部件”关是
动物关、植物关、人物外貌关、人物对话
关、景物关、小事关
通过这几个部件,我们应逐步练习,一周或者两周我们都练一个部件,熟能生巧嘛。
(2)过基本格式关格式一定要让学生记牢。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段式和修辞方法
3、五、六年级过篇章关
如:文章的结构、段的过渡、开头结尾的
方法、上下文的照应、如何围绕中心写以及一
些必要的修辞方法。
第二篇: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体会高二学年组:叶春梅
暑期短暂的青岛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精彩讲授深深地震撼了我。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到更新。
体会一、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如何调动起来的?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中不存在歧视和嘲笑,而是欣赏和佩服、肯定。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再就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班内的桌登摆放以方阵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这样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区别,每个学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课堂上做到参与无错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分子、积极评选课堂积极分子等。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四是及时的奖励和鼓励制度。
体会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老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此处隐藏1821个字……习其理论容易,从本质上创新难。从大事着眼、小事做起,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在生活和工作中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不讲假话、空话和大话。你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每时每刻都比别人更努力”。1、加大教师的学习、培训
通过这次的外出学习,深感咱们学校老师整体水平和人家有不小的差距。有句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比学生懂得多,会的多。但是咱们很多老师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我建议学校要加大老师的培训、学习。要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进工厂,下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程序,实际生产状况,把“这桶水”真正的装满。
2、教会学生怎么学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会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都更为重要。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我认为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3、加大实习实训的投入。
对于咱们的学生,培养目标将来不是要研究理论,而是在工厂一线实际干活、实际操作的一线工人,因此,在学校就因该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先让学生动手做,做会了,再学习理论知识,理解原理,或者边做边学。这样的方式应该更适合咱们的学生。
4、实行强制教育
一年级实行先强制,后教育。因为说实话,咱的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没有养成什么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咱们学校来培养训练。具体就是,军训时间延长、并且把他们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保持下来。比如卫生、纪律等。学习乐山学校的礼仪操,每天都做,先让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再在每个班开设礼仪课,这样学生,就会从机械的模仿,逐渐形成习惯,最后达到内在素质的提高,因为他不仅知道了怎么做的问题,也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努力学习陶行知及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学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采用“小先生”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的技能。班务工作上,对学生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抓起。
第五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杨娅琳
十月十五日和十六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成都空军礼堂举行的2014小学数学热点问题研讨会。两天的外出学习,我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有一种危机感 。
本次研讨会是由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张齐华老师主持的。共有七堂课。分别是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总复习ⅱ》;黄爱华老师执教(更多文章请关注www.)的六年级的《认识百分数》;张冬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米的认识》;施银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汉诺塔》;徐斌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一一列举的策略》;孙贵合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三角形边的关系》;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还有四堂讲座。
张冬梅老师是幼儿师范毕业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钻研成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一路走来是那么艰辛。她的课堂很实用,在整堂课中她一直以一种微笑的状态来面对学生,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这堂课没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每一个小组只采用了一把米尺,一把剪刀,一卷绸带。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体验。张老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 1
想一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成了对“一米究竟有多长”的体验和建构。这一课,对于孩子未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以及面积、质量单位等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就犹如是一节种子课,一旦种下,会在其他相关的邻域中开花结果,形成良好的连锁反应。而且,在整堂课中,孩子们都没有闲着,他们忙并快乐地学习着。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有了对米的认识。最让人吃惊的是最后孩子们竟然能够不用米尺量就直接剪了一根几乎接近于一米的绸带,令大家很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以后的教学类似的内容时也要加大学生体验的力度。
其次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我是第二次在现场学习张老师的课。第一次是在黄山举行的小学数学年会,当时他也是执教的相同的课题。但是他两次采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组织教学在不经意间进行,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在处理这一课时,他借助储蓄罐和年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思考中,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字母的含义,感受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达的丰富内容,这一点展示了其较为精湛的实践技艺。
听了这一堂课,让我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佩服、太多的赞不绝口,可是本人语言太单薄,不足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张老师在评价孩子时也很艺术。他对孩子的激励语言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好样的”“我来采访一下”“机灵的孩子就是善于学
习”“你知道得可真多!”“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美!”等等。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却在学生心里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在平时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语言,从实效性、针对性方面多一些思考。让它为我们的教学增值:让学生知道“我也可以”、“我好在哪里”、“我怎样才能更好”,从而达到唤醒学习意识、激励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行为的目的。课后的讲座中讲了他让孩子喜欢上数学的九个秘密。分别是:表演、夸张、装“拙”、挑战、去情境化、开放、反向思考、激发、留白。
华应龙老师还做了“让规律多走一步”的专题讲座。他强调数学最好的教学是激发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胸怀宽广,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亲其信,信其道。”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相信,只要认真地学,就会有所收获。让我从现在做起,从关注每一个孩子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孩子做起;从善待每一个孩子做起;从开启每一个孩子的智慧开始;从改善对孩子的评价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
更多精彩相关文章: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2014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