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电影影评_精彩评论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要评价《我和我的祖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有7个故事,也有7位导演,创作风格和故事结构全然不同,所以如果想更好地解析这部电影,就需要一个个故事拆解来看。
有人会说这7位导演是用各自的方式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觉得说是写作文未免太无趣了,应该更像是一场华山论剑。只不过这场论剑争的不是什么天下第一,也不一定非要分出个高下,而是各展绝技为祖国献礼,如果真要有排名,每个观众的喜好与标准不同,排名自然也不相同。
这7位导演称得上是当下内地电影的几位领军者了,他们汇聚起来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每一个故事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都能释放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而《我和我的祖国》将这7个故事串联在一起,真的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歌谣,将感人的故事缓缓诉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故事来看质量究竟如何:
《前夜》
这部的导演是管虎,也是全片第一个故事。《前夜》有一个优势,是主角有真实的人物做依托。这位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升旗时,站在主席背后的人,叫做林治远,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近年来的主旋律影片经常提到大典前夜围剿特务的故事,但讲到关于升旗背后的曲折,这还是第一次。
可以看出来管虎希望将影片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感觉,这从开头苏联记者伪纪录片式的影像,和结尾将黄渤穿插到大典的真实影像中可见一斑。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可以看出管虎确实用了心思,再加上时间点的设计,更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感。
黄渤的表演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管虎选择让黄渤讲方言,更还原了这个人物普通人的一面,也强化了大众对这个人物的认知,毕竟黄渤用方言表演,可能更接地气得心应手一些,虽然不是青岛话,但也别有一番韵味。管虎和黄渤合作多年,化学反应能产生到最强。
《相遇》
这部的导演是张一白,也是7个故事中最小巧的一部,以一次意外的相遇作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很像一则小品,也很考验张译和任素汐两位主要演员的功力。张译的人物几乎没有台词,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情感,难度很大,泪点主要承载在任素汐的台词上。
这个故事场景比较集中,也是这个故事难拍的地方。毕竟像张译这样的无名英雄实在太多了,如何做到以小见大,是这个故事要权衡的重要环节。
还好张一白发挥了一如既往的细腻和以情动人,尤其是结尾处两个人身处人流之中,却遗憾错过。张译放下了手,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带给任素汐幸福,所以他选择放弃。若干年后当任素汐在电视上看到他永远定格的年轻面庞,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也令观众们唏嘘不已。
《夺冠》
这部的导演是徐峥,是7个故事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其实比较好拍,一是从平民视角出发,二是有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做加持,三是观众们对中国女排一直很有情结,所以只要结构工整,把握好节奏,令人喜欢并不难。
徐峥也延续了自己的喜剧优势,令我有些意外的是,这竟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爱情故事”,有一段男孩对女孩初萌芽的爱慕。以男孩作为第一视角,来看身边的世界,到最后撑起了天线,在人生中第一次做了英雄。
徐峥是上海人,所以把地点设置在了上海,更多地可能来自于自己童年时的记忆。这种亲身经历过的拍出来确实会更有烟火气一些,所以应该有不少观众喜欢这个故事。
《回归》
这部的导演是薛晓路,也是在情感上最打动我的故事。将香港回归和时间这个概念联系到一起很巧妙,所以很自然地引进了手表这一重要道具。尤其放在当下这个语境当中,这个故事可能格外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任达华和惠英红这两位真是香港能演出普通人质感的不二人选。逃难来到香港的任达华,在回归的时刻热泪盈眶,他是两个时代的重要见证者,想起过去的种.种,情绪激动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作为配乐太加分,音乐一响起,我很快就回到了童年的记忆当中,从这个故事起我开始有了真实的记忆,也算是亲历者之一,所以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是在怀念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北京你好》
这部的导演是宁浩,也是7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宁浩展现出了很强的掌控力,将一个看上去有些“贫”的故事讲的妙趣横生,而且并没有过分煽情。这和葛大爷传神的演技有关,也和剧本的小人物大视野有关。
故事的起承转合很工整,线索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得票-炫票-丢票-找票-给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且还有宁浩惯有的黑色幽默。葛大爷近年来出演了很多比较颠覆的人物,但转了一圈可以发现,还是这种小人物最适合他,也只有他能仅凭一人之力撑起一个故事的场子。
奥运会是一件全民与有荣焉的大事,最后葛优虽然没有去到现场看到开幕式,但收获了心灵上的富足,把票给了更值得去现场的观众。这一段将2008年的另一件大事汶川地震也串联了进来,并不突兀,反倒让观众内心泛起一阵感动。
《白昼流星》
这部的导演是陈凯歌,也是7个故事中最特别的一个。其他几位导演基本都是在限定的语境内进行发挥,但陈凯歌却选择将这个故事意象化,引入了“白昼流星”这个概念,观众需要随着故事的推动,去寻找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白昼流星”。
一开始大家以为会是飞船的返回,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在兄弟二人心中真正的“白昼流星”,是田壮壮对他们无私的爱和关怀,这又引出了精准扶贫的线索,两兄弟也终于幡然悔悟,接受新生。
陈凯歌仿佛回到了最初起步的《黄土地》,用一种别样的视角来完成这段故事,而且还真的请到了景海鹏、陈冬两位真实的宇航员来出演,可以看出用了一些心思,也将这段中国骄傲以极具艺术化的形式呈现,所以会显得这个故事有一些特别。
《护航》
这部的导演是文牧野,是7个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所以表达上也很有年轻感。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波澜,更多的是角色的回忆与内心活动。看完电影后身边的朋友都在说宋佳“好A”,确实她的表演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些新的惊喜。
《护航》的本质其实是国家荣誉和个人荣誉的问题,参加阅兵表演是每一个飞行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在集体利益面前,有时候还是要舍弃小我,顾全大家,这可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可贵品质。
对了,出演宋佳前男友的雷佳音,一出场就被宋佳泼了一杯水,说出的那句“艾玛干鼻子里了”,实在太魔性了。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主旋律电影一次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与 ……此处隐藏3897个字……p>从知青年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落地,片子虽然很短,但是非常有历史纵深感。
《白昼流星》是一部很有气势也很浪漫的短片,深藏着那一代老导演才有的气魄和理想主义精神。
但不足之处是有些台词确实有些硬,特别是两个小伙子偷钱被警察发现那一段,看的稍微有些尴尬。
另外两个小伙子的戏份太多了,如果能转移一点戏份到飞船部分就太好了。
《护航》
导演:文牧野
《护航》讲的是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宋佳演的角色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
但终于等到梦寐以求的阅兵式,她却因为技术太好,被选为了备份飞行员。
因为她技术好,其他飞行员有问题可以迅速补上。
《护航》是一个关于“成全”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除了有人尽皆知的英雄,还有更多选择自我牺牲的无名英雄。
是他们托举出了兴盛的中国。
7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下面来聊聊整体观感。
总的来说,瑕疵肯定是有的,但全片泪目的地方更多。
其实咱们祖国风雨70年来,值得铭记的时刻远远不止这7个,我们遇到过的坎坷和创造过的奇迹都实在太多了。
中国这70年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一部恢弘的史诗大片。
我们当初造原子弹那会儿,被美国核讹诈,整个国家一穷二白,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我们造出了原子弹。
自此以后,全世界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随便欺负我们。
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内百废待兴,我们更缺乏自信,但就在一片迷茫之际,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国际赛场上奇迹般的拿了五连冠,整个国家为之振奋。
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时,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70年光阴似箭,祖国也早已经翻天覆地。
我们今天说话的底气,我们脸上的自信,都是先辈们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创出来的。
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不少。
今天的我们,有足够的权利,更有充足的理由,为我和我的祖国骄傲。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我来说说我对《白昼流星》的理解,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故事开头说: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变。而片尾兄弟又说:爷爷就是他们心里的白昼流星。这和片头相互呼应。兄弟俩一开始的不懂事,叛逆,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内心是一片穷土,而故事里爷爷最后感化了兄弟俩,成为兄弟俩心里的“白昼流星”,让兄弟俩内心的穷土得到了改变。
最后爷爷带兄弟俩去看航空舱返回地面,也让兄弟俩看到了“白昼流星”,不管兄弟俩相不相信这个美丽的故事,他们心里的穷土已经改变,也就一定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穷土。他们的思想已改变,改变的根源,正是爷爷,我想陈凯歌想表达的是,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外是现实,而内是内心。现实中,看到白昼流星不一定能改变穷土,但是心里的,一定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心里有改变的信念、勇气和决心。爷爷所做的,也是为了让兄弟俩内心得到改变,而现实带他们去看“白昼流星”,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
最后说说归乡,宇航员的归乡是为了中国的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兄弟俩的归乡是为了家乡的改变,改变这片穷土。同样是归乡,同样为了改变,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斗而努力,爷爷这颗“白昼流星”也会永远激励兄弟俩、永远存在于兄弟俩的心中。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电影很长,非常考验导演功力和观众的膀胱,友情提醒不要带大杯饮料,带了也不要多喝。
和小伙伴讨论后增加了一点新的想法:
第1part 前夜:演员没有什么瑕疵,但故事感觉非常平淡,无法调动起情绪。不知道是叙事节奏的问题还是我观影前期望值太高,没有感受到那种争分夺秒的紧迫和使命感。特别是借铬、镍那里我好无语,这个可能想设置为一个困难点和煽情的部分,但是真的没必要,一是人民群众很热情、二是人民群众真的是很热情,就没办法替黄渤感到紧张。
关于群众送东西这部分,可能还是因为自己不是处在那个年代没有代入感的原因。也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很动人。
第2part 相遇:张译很好,任素汐有点突兀(但这不怪演员,情节的设置太仓促)。我很喜欢最后漫天飞舞捷报的人潮中两人的对视,配乐也特别上道。公交车上的相遇和台词设计反而让我觉得冗长,我更喜欢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3part夺冠:小演员可爱不错,故事情节活泼有笑点,很欢快轻松的一part,刘涛好美,就是最后的重逢就真的没必要了吧。
然后不太喜欢让小孩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样子,就觉得这些大人好没用。
第4part回归:就我自己的记忆来说,回归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经历的第一个大事件,小学还参加了文艺汇演,细节已不记得了,但是当时那种激动和欢乐的氛围却还存在脑海里,谁不会唱“当海风吹拂了五千年”?再加上今年香港的特殊情况,所以观影前就对这一部分比较上心。之前在网上有看到大V带节奏说国旗的叠法问题,不说那大V的观点本身就很无稽之谈,但因为有印象所以这次观影特别注意了一下国旗,叠法很还原,大小星星都有,看花絮还是朱涛老师亲手叠的。怎么说呢,就是心情很复杂吧,香港回归真的不容易,希望以后也都能越来越好。回到电影本身,红姐很美,杜江和朱一龙很还原,升旗那里真的有触动到,港警和中国军人的风范都好戳,反而华叔的部分情节设置有点点冗余,但整体很好。
第5part北京你好:我最喜欢的一个part,葛优这个出租车司机的角色太生动了,这个时长能塑造出这样饱满的人物演员和导演都很厉害。很鲜活立体,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主角与儿子妻子和同事的关系,感觉就是你身边的街坊邻居。最喜欢葛大爷向自己的乘客炫耀门票的表演,太欠揍太有意思了。
第6part白昼流星:和小伙伴一致觉得最假的一part了,她觉最不喜欢这一部分,我反而觉得不错。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让两个小伙子冲进宇航员着陆的地方真的很假很假,描述得却好烂漫,喜欢他们骑马驰骋在荒野的镜头,少年的成长和蜕变。不过扶贫可能多看看中央2台来得更现实一点。然后意外的是我竟然在脏兮兮的扮相里get到了陈飞宇的颜值,和刘昊然两个挺有意思的。
第7part护航:其实最后一个part很不占便宜,因为到这里观众会有一定疲劳了,但是这部分还是是合格的。宋佳塑造了一个非常坚毅的女飞行员的形象,和其他演员一起展示了飞行员们的风采,雷佳音也贡献了本part的笑点,这就够了,不过对于喜欢看高潮迭起的转折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一般。
护航我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别扭了,因为女性角色刻画得有些刻意、单薄,台词设计得太过男性本位。
总体对我来说,我和我的祖国还是值得一看的,排名的话就 北京你好>回归>……>…… >……(在我这里白昼不是最差的,其他的也不是,所以索性不排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电影影评_精彩评论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