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世上哪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100多年前的希腊,有人试图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为了实现这个前无古人的宏伟目标,人们绞尽脑汁,甚至异想天开,先让运动员喝老虎的奶水,以强身健体,然后又让凶猛的狮子在后面追赶运动员,以激发潜力,结果全都失败了。后来,有专家得出了“科学”结论:因为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人类根本无法达到这种速度。于是人们最终断言,人要想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个叫罗杰的年轻人偏偏不信,刻苦训练,默默地向极限发起冲击,一年之后,“绝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罗杰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随后,这一纪录又多次被后来者刷新。
读完《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潜质是无以言语的。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虽然没有手脚去接触这个世界,但他并没有放弃理想,也没有放逐自己,他最终意识到用语言和行动同样可以触动人心,不论际遇顺逆,只要认清目标,积极面对,生活其实到处都是欢乐。
快乐的时候,我觉得人生是来享受的,悲伤的时候,我又觉得人生是来受苦的。人心不足,我觉得很对,世上有多少人会知足呢,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不知足的一定很多很多。不快乐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是因为得到的比想象的还要多。人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不懂得发现。往往发现了却已失去了,因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去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才会觉得细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大多数的人常常在抱怨生活中没有激情。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平凡平淡,可又无力去改变。
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得到的喜悦便有失去的痛苦。明星让人羡慕吧,人生风光而又精彩。令多少粉丝着迷,让多少人难以忘记。可他们有私生活吗?似乎好多事情都要秘密而行。吃衣住行,每个人都在为此奔波。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尽相同却又相似。都为吃而吃,住而住。只是穷人吃素,富人吃荤;穷人住平房,富人住别墅??仅此而已。电视里的爱情多么完美,令人回味,让人羡慕不已。
男女主人公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没有发现,电视里的主人公都是好富有的,好像从来都不会有穷人,就算有,后来也是富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一直穷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继续的了。每日为柴米油盐发愁,为奔小康而努力,又有多少岁月去谈情说爱呢,有是有,但却一定不多。贫贱夫妻百事哀,说得一点也不错。
非常欣赏青春偶像剧里的那种轰轰烈烈,让人回味无穷,感人肺腑的爱情。那么漠视世俗,那么执着,那么的不顾一切。这是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也或许可以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甚至于很多时候我不相信爱情可以如此单纯,可以如此完美。可话又说回来,但凡有故事的人,人生也必定经过很多磨难和痛苦。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像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凡得甚至可能漠视幸福的感觉。也许我这一生是无法参透人生的意义了,也许这本来就没有答案,也或许有太多。但我却相信,平凡的人生虽然感觉不到意义,但至少有安宁。也或许这种安宁却恰恰是有故事的人生最想要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我片面的想法,随心而发而已,也许本身并无什么意义。
依稀记得书中力克的一句话:“我有选择,你也有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对不足之处念念不忘,可以选择苦涩、愤怒或悲哀;或者,在面对艰难时刻和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时,我们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然后继续往前走,为自己的快乐负责”。的确,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四肢的力克都能有如此的境界,更何况健全的我们呢?小时候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讲述自己没有光明的人生经历,每次阅读都会打湿自己的眼睛,让我领会到在疾病和灾难面前,她是何等的乐观、不屈不挠以及满怀希望,她的故事春风化雨般伴随着我成长,伴随我追逐自己的理想。今天读《人生不设限》,读到力克·胡哲对人生乐观的态度,不仅又让我想起海伦·凯勒,发现两者都是如此的执着,都是曾被苦难所折服而又重拾信念,被人们所敬仰,原来他们都不曾给自己限制,他们都突破了自己的极限,达到了人生新的高度。
知足者常乐,但注定平庸。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超越的藩篱,人生便无止境。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读《人生不设限》有感
初次认识力克· 胡哲,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那是个和以往一样很枯燥的代码日子,对于我这个代码硬伤的学生而言,一直是个很大的坎,无数次的鼓足勇气来学,又无数次的被打败,所以,那天下午,我罢工了。可是,罢工后的我做些什么呢?学英语、听歌还是别的事情,似乎都是兴致缺缺,我想,我是不是得了不爱学习的病,或者,我在想,我的生活趋向于一种病态的发展,于是,我更加烦躁,日子也似乎更加枯燥??
相遇就在这个时刻来临,右下角弹出小窗口,《人生不设限》,是一个没手没脚的怪家伙(请接受我暂时称他为怪家伙)写的,我是完全被他的封面所吸引,大红色抢眼的长袖衬衫(长袖是我猜的,他没有胳膊,我看不到陷进去的那部分袖子是长是短),黑色的裤子,或者称之为短裤也行,没手没脚,却笑得那般灿烂,灿烂的有点刺眼(后来才明白所谓的刺眼,是自己明晃晃的嫉妒),为什么他可以笑得这么开心?
带着好奇、不甘心、挑衅等各种情绪,我点击进去??
这个怪家伙叫力克·胡哲,一个天生患有海豹肢症的没手没脚的澳大利亚公民(如果那两个小脚趾不算脚的话),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不受限制的生命奇迹。力克·胡哲是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家庭,由于政党的问题,他们家来回搬迁和移民了好几次,最终各种原因导致父亲一个人工作,母亲主要照顾他们兄妹三人(主要还是力克自己)。人们常说,孩提时代是最天真烂漫的,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三岁甚至五岁以前的力克都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自己是天使,是上帝最爱的孩子之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力克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从开始外表的不一样,到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事情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让力克的心灵遭受巨大的重创,终于在十岁那年,力克知道了自杀,并选择了自杀,浴缸还是厨房,各种死亡的方式(当然,也是他自认为结束痛苦的方式)被设想,细节被设想,甚至于被实践,但是弟弟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用他的温声细语和对孩子温和的抚摸安慰,让这个敏感的小男孩忘记了痛苦,忘记了自杀,他相信父亲给的承诺和保证,那句“我们会永远陪在你身边”还是深刻的触动了这个孩子。
这就是我要说的自己的第一个读后感,当你怀疑自己能否实现人生的目标时,请相信那些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以及能够指引你的人。一个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虽然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的问题和压力,但是我更加觉得,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被关心、被珍视的人,这些人,或许是父母、兄弟姐妹,或许是朋友、老师,更或者是一些陌生人,在自己排解不了这 ……此处隐藏4128个字……境和信仰,我们应该放下虚幻,追求真实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实的美好。 作者力克对自己的残疾身躯丝毫不以为意,还得意的把自己病态化的左下肢和两个脚趾称为“小鸡腿”,用自己的“小鸡腿”和颈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来说四肢缺失的人不可
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打字,甚至于游泳、骑马、钓鱼,让人目瞪口呆。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更表现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骂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个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动接近他人,我能想象这种不易;表现在敢于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彻底摆脱了身体桎梏;更表现在力克选择了一条通过坦陈自己心路历程,以幽默有趣、轻松快乐的方式鼓励别人,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现在的力克激励了数亿普通人,力克曾经害怕自己不能给任何人拥抱,但现在人们争相拥抱力克。力克在《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幸福的不像话”,他鼓励读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话的人生,这两个“不像话”正是力克这种豁达态度的最好诠释。 中国人应该都乐意接受这种豁达大度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会在别人碰到什么事的时候让他“想开些”,然而事情真正到了自己面前,那自己就想不开了,豁达的态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做不了有些事,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具备必要的条件,这是在害怕什么呢?做了不成功会损失自己什么呢?这需要我们保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豁达的态度要求自己少些顾虑,多些实际行动。再比如,我们经常的一个表现是,工作的时候想着休息,休息的时候想着工作,结果工作不在
状态,休息无法过瘾。也有些人天天觉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觉得身边的环境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就该拿至少一倍的薪水,但这些想法并没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幻想,多些脚踏实地。我们经常说自己很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但在机会面前,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害怕失去现在的东西,又害怕收入不及付出,我们经常用阿q精神为自己找借口,总是谈论某某人已经什么级别,赚了多少钱,想当年也是穿开裆裤的,总是感叹时运不济。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计较,多些闲云野鹤。 力克最终能走出这样一条感动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坚毅不屈的品质绝对是其中的关键。毕竟缺了四肢的人要完成那么多无法想象的工作,那是需要多少的付出和努力啊,我们完全能想象他本人在练习用“小鸡腿”握笔时的难度,能想象他只用头穿衣服的滑稽与无奈。没有对人生目标的坚持,那最后只能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力克在书中描述了本来没手没脚的人偶然发现畸形的下肢也能干点什么,而通过手术,分离出来两个脚趾,力克马上学会了灵活地使用这个“小鸡腿”,对他而言,这个分离手术就像是突然多出了一只手。他在书中这样劝读者:“只要拒绝放弃,就会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着你。”
我们曾经经历过多少次放弃?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几年前,一部只讲“不抛弃、不放弃”这么六个字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把大家都感动了,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在抛弃自己,在放弃自己,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力克这样找准生活目标,为这个目标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很多年轻人,大学之前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而当这个目标结束之后,来到大家,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啥了。这种情况也许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因素,但作为个体,找准人生目标,即使只是简单的让家人高兴,这是坚持的基础,也是坚持的意义所在。力克有一段话说:“我深知其实我最大的残障是恐惧,而非我身体上的缺陷,只有恐惧才能阻碍我继续向前走、尝试新事物及达到目的。”只有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不再逃避现在,才能迎难而上,放弃拒绝。
第四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本月我看了《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据说在网上卖的非常火,最吸引人的是封面上的那个人,一个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外国男人,他笑得很灿烂,很从容,很乐观,但是更让人注意到的是,他居然没有手臂,也没有腿,只有一个小小的,而且很不规则的脚,我被这个画面,被这个灿烂地笑和他无手无脚的强烈对比与反差吸引了,左上角写着几行简短的句子,是这样的:他是力克.胡哲,天生没手没脚,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迹!通过读这本书以下的几个观点是我感觉收获最深的:
1.态度决定高度。或许一提到“态度”这个概念,我们都觉得好笑,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感觉态度分好多种,要选择积极地态度,就像书中力克说的一样,选择a级态度,我们种什么就收什么,如果心里满是痛苦、郁闷,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拒绝忧郁、悲观的心情,大量储存乐观,乐观是调整态度的力量来源,就像遥控器的电池。
2.人生不设限。只要挺住,任何事都有可能。我们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自己也要加油,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回应,力克是一个没手没脚的人,但他是一个积极并坚强的人,没有机会就想(好 范文网:Www.)法创造机会,他跌倒七次,要爬起来八次,因为他想要做成一件事要比我们正常人付出的很多,也就是凭着对
生命有可能实现的希望抱定信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不受限的生活,我们觉得身上的负担让人无法承受时,还要保持正面积极的心去面对一笑而过。
3.跟“恐惧”作朋友。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失败或失望、害怕被拒绝,就停止不敢行动,其实这就是在自我设限。恐惧会削弱我们的力量,遏制我们的决定,心理学家说过大部分的恐惧是学习而来的,人天生只有两种本能的恐惧:一个是害怕巨大声响,一个是害怕掉落。所以我们要把恐惧当作能量的来源,许多恐惧都可以这样运用。例如,因为害怕感冒,你会勤洗手,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害怕酒后被查就不会喝酒开车….等,恐惧可能是我们认为是敌人,但在生活中,我们把它变成朋友,让它时刻陪伴并警惕我们。
通过这本书的故事和内容,我们应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渡过象“信天游”一样漫无目的生命旅程,让我们变得有盼望、有信心,拥有正面积极的态度,变得没有恐惧,学会接受改变,让自己都感觉自己值得信赖,并打开心胸接收种种机会、愿意冒险、愿意奉献、愿意承担!
刘 明 伟
2014-11-30
第五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人生不设限》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人生不设限》读后感。故事的主人公澳大利亚人力克因患有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他遭遇许多歧视和嘲笑,受到了社会的排斥,但他没有悲观,没有气馁,而是坚强、勇敢而乐观地活了下来,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无法想象的成绩,展示了自己的精彩。
力克会游泳、会潜水、会踢足球、会溜滑板、会打高尔夫球,读后感《《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他21岁大学毕业后,取得了会计及财务规划双学位,还出版过两张畅销的全球dvd。他在五大洲25个国家,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他以“有限”的躯体,创造了无限的生命奇迹。
孩子们,没有四肢的力克都能做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谈谈你们自己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