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读后感
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14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14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2014年,改革开放30周年。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
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14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14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14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14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14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14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14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去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而如今九十年代的孩子,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温暖阳光中长大, 我们这些祖国的幼苗更多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会感恩。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祖国必将越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四川省安岳县天宝九义校四年级1班蒋庆
自从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以后,我为祖国因实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 ……此处隐藏1825个字……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14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开。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
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检验,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对人生命的尊重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内涵。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于5月16日亲临灾区,慰问干部群众,看望一线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温家宝总理第一时(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间奔赴灾区,迅速果断高效地指挥抗震救灾;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灾区慰问群众、视察灾情,树立了敬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务实高效的政治优势。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次又一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政治优势。比如,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高度统一的组织能力,科学有序的协调能力。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到位、有力指挥,各级抗震救灾组织迅速成立展开工作,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实施,人民军队快速全面介入,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援。举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一批批食品、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汇集灾区,确保了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房住。近期,党和国家又作出省际对口帮扶的决定,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最显著成就。这给我们今天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不断高涨。中央财政下拨抗震救灾资金、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数百亿元。5月22日,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要“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多少给多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能够这样承诺,前提是我们有这个实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像会是什么局面。同时,经济大发展催生了科技大进步,这次抗震救灾运用的卫星电话、卫星遥感技术、声波探测仪、生命探测仪、专业切割机、救助直升机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不断提升的国民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检验着政府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应对能力,也考验着国民素质。地震虽然震垮了房屋、桥梁和道路,但同时也凝聚了民众的爱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舍己救人,教师舍命救护学生,广大官兵连日奋战在救援一线,10万余名志愿者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的心揪在一起、连在一起,以各种方式为受灾群众献策出力、祝福祈祷。心理疏导机制的投入使用,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对死者dna的提取保存记录,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等,都凸现了人性的回归、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提高。——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力。面对每一次灾难,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都能一次次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这次灾害尽管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但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全国各地救援队克服灾区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通讯中断等种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与风雨搏斗,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靠手挖肩扛,硬是从一堆堆泥瓦砂石中,从一堆堆废墟中救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每一个被挽救的生命都弥足珍贵!生命的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着千百万人的抗争,闪烁
着民族意志的光芒。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中凝聚起来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回放。它根植于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涵蕴着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预示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途和希望。
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共克时艰,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着力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大改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
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